【网评大赛】彩云网评:绿美乡村建设要以“洁美”为基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我们既要金山银山,也要绿水青山。宁要绿水青山,不要金山银山,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从2022年起,云南省绿美乡村建设工作正式启动,农村成为“实践地”和“主战场”。
当前,农村地区“脏”“乱”“差”现象仍然存在,污水乱排乱放、垃圾随手乱丢等现象屡见不鲜;矿物肥料以及农药过度使用,污染土壤、大气和地下水;产业发展“绿色”植入不足,特色不明显,发展模式单一,抗风险能力弱。加之信息、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投入不足,青壮年谋求生计选择外出务工,农村“空巢”现象严重,留不住人成为农村发展新难题。
绿美乡村建设任重而道远,路子选对了就要持续走下去,锲而不舍、久久为功,谋好一产业、守好一片林、护好一溪水,保卫一片蔚蓝、一份净土,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,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,不但要让人回得来,留得住,还要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、生命之美、生活之美。
绿美乡村建设要突出“治”字,显出“美”字。绿美乡村应是一幅美丽的生态田园画卷,是儿时的“乡愁”,是游子心中的“诗和远方”。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上人尽其能、物尽其美,要在“治”字上下功夫,健全完善垃圾分类、收处和利用机制,配套建设垃圾热改站、分类回收点、临时收存点等基础设施,做好管理人员配备和培训;通过“一事一议”奖补方式,实现户户参与,做到乡统筹、村处理、户收集,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的问题;利用政策优势,按标准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工作,使用水葫芦等生态氧化净化方式,对粪污和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处理;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制度优势,将垃圾处理、污水粪污收集等纳入村规民约细则,完善卫生评比制度;要重视宣传和教育,不断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,助力群众积极参与绿化和美化工作。通过完善制度落实措施,不懈努力持续治理,让农村显尽绿美魅力。
绿美乡村建设要立足“绿”字,产出“效”字。绿美乡村既要有青山绿水做伴,又要有产业发展支撑,要立足生态资源禀赋,从产业绿色发展上下功夫。以林下经济发展为例,按照植物类别习性实行立体布局、循环利用,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增加群众收入。要以市场为导向,不盲目跟风跟从,因地制宜做强做活“土特产”,发展“一村一品”,缓解市场冲击。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,依托原始森林资源、高原特色农业等优势资源,鼓励农家乐、精品自驾游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。通过保护和利用原生资源、生态资源,结合实情实际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道路,既做好生态保护,又能鼓起群众的“钱”袋子。让农村既是“绿美乡村”又是“营收乡村”。
绿美乡村建设要彰显“文”字,守住“特”字。绿美乡村不能只顾“面子”、忽视“里子”,不仅要有“绿”和“美”,还要有“纲”和“魂”。让乡村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向往,工作之余旅游的圣地,生活上的精神寄托,就要以人民为中心,把乡村原味韵味融入绿美建设中。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、风土人情构成了一个地方的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,是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精神体验,要充分挖掘利用文化特点特色,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,增进农民对乡村的认同感、责任感和归属感,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赋能乡村振兴,让产业发展、乡村振兴更有“乡愁”,更有“烟火味”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